在我的职业生涯中,我已寄出上百封履历,几乎每种工作都应徵过了。同时我也看过超过 20,000 封履历,在 Google 工作,有时光是一个礼拜我们就会收到 50,000 封履历。
我看过不计其数的履历,多到不行。
有些非常出色,多数都还过得去,但还有一大部分,简直灾难。15 年来,我不断看到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,任何人都可能因为这些错误与理想的工作擦肩而过。最最令人沮丧的是,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,他们的履历却也经常犯下此类低级错误。但是,在竞争凶猛的劳动市场,人资可以对最细微的品质斤斤计较。即使应徵者再怎麽杰出,随便一个笔误就不予考虑。
LinkedIn 上一半以上的使用者的履历一定都出现至少一种错误,我希望你们可以赢得梦幻职位,而不是徒留遗憾。以下是五个我最常看到的错误:
1. 笔误不是藉口
虽然这很明显是不该犯的错误,但是它就是层出不穷。2013 年 CareerBuilder 的调查发现 58% 的履历都有「笔误」的状况。
而且实际上,那些对於自己的履历特别谨慎以对的人,最可能犯这种错。因为他们总是反覆修改到最後一秒,只是如此一来,主词和动词突然就冲突了,句号突然点在莫名其妙的地方了,日期突然就前後不一了,却因没时间检查再也无法挽回⋯⋯我总能在 MBA 学生的履历中挑到这种毛病。错字很致命,雇主很容易因此认为应徵者不在乎细节与品质。有没有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?有的。
从下往上重新复查一次自己的履历,反着阅读,可以让你一次只专注於一行文字。再不然,就是找个信任的朋友帮你校对。
2. 又臭又长不讨喜
应该有不少履历教战守则都一再告诫我们,每 10 年工作经验只用一张纸呈现就好。但是偏偏这实在很难做到,但是 3、4 甚至 10 页的履历读起来实在要人命。就像 Blaise Pascal 的名言:「我应该写封简短的信,但我没时间。」一份节奏明快、焦点清晰的履历,需要经过整合、决定优先次序、传达关於你这个人最重要的讯息,相当耗费心神。以下这句话请谨记在心:履历的 唯一 目的,是拿到面试的门票。履历的目的,不在说服人资雇用你(这是「面试」的作用),或者陈述你的人生故事(这个部分请向挚爱的伴侣交代就好),你的履历是让你获取面试机会的「工具」。当你顺利坐进面试会议厅的椅子上,履历就再也无足轻重。请浓缩你的履历,又臭又长绝不讨喜。
3. 格式维持简单一致
除非你是要应徵设计师或艺术家的职位,不然应该尽量维持履历的乾净易读。字体大小请至少设定在 10,边缘至少空下半英寸的留白。白纸黑字,行距一致、栏位对齐,每页都应标记你的大名与联络方式。别嫌麻烦,检查你的履历在 Google Docs 与 Word 的呈现是否一样完美,夹带进电子邮件寄出之前请先打开预览。跨平台浏览时,原先规划的格式容易乱了套,存成 PDF 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。
4. 机密资讯不外泄
曾有一名任职全球前三大顾问谘询公司的应徵者来信,这家公司的保密政策非常严格:客户名称绝对不能外流。这名应徵者在履历中叙述:「曾经担任位於华盛顿 Redmond 的软体公司的顾问」,被我拒绝。保密条款致使前雇主的需求(三缄其口)以及你的需求(尽可能展现自己有多优秀)彼此抵触。应徵者往往想方设法在表面上遵循规定,实际上却违反保密本意。这是错误的策略。况且,即使这位应徵者没明说那家公司就是微软,明眼人一秒就看穿。粗略估算,约有 5-10% 的履历透露机密资讯,身为一名雇主,我一看到这种迹象就知道这些应徵者可以洗洗睡了,除非我觉得我自己的交易秘辛被其他人寄给竞争者也没关系。
《纽时测试》很有效:如果你不希望在纽约时报首页看到你自己(或你老板)跟某件事牵扯在一起,就别在履历中提及那件事。
5. 谎言终有一天反噬你
谎言令我心碎。在履历中说谎一点也不值得。所有员工,上至 CEO,都可能因谎言遭到驱逐。人们诓称自己的学位(缺了三学分而拿不到学士学位,就是没有学士学位)与成绩(我曾看过上百人「不小心」多算了几分,却从没看过有人「不小心」少算了几分),甚至膨胀学历(上过几堂「线上课程」,跟真的从 UCLA 毕业完全是两回事)。此外,应徵者也罗织他们前份工作的任职时间,罗织他们的团队规模,罗织销售数据。人们永远为了利己铸下大错。
撒谎三个最大的问题:
- 抓包轻而易举:网路搜寻、背景调查、或者你前公司的同事们,有太多方法能证明你是骗子。
- 谎言阴魂不散,总是出其不意反噬:靠着那份说谎的履历,工作了 15 年後获得大力晋升,结果陈年疮疤却被挖了出来⋯⋯只能收拾包袱难堪走人,还得为下一场面试想个好理由。
- 听妈妈的话准没错,我认真的。
懂了吧,这就是为什麽你的履历会被丢到垃圾桶的原因。别再犯错了,人资找的是最优秀的人才,大部份人在筛履历的过程就会被淘汰。
不过往好处想,多数履历都不完美,比别人多一分谨慎,避免上述那些错误,立刻让你鹤立鸡群。
下一篇文章我会告诉你们,「应该」怎麽写履历。